一、学科简介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于1998年获教育部批准,是长春工业大学较早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之一,2010年建设成为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该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9人。
该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和革新,目前已形成了通信网络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复杂网络通信保障与检测技术、智能图像处理与机器学习以及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等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广泛开展了列车通信网络、计算机视觉、医学图像分析与辅助诊断等应用领域研究;在实时信号处理、智能信息处理、生物信息识别与鉴别技术等领域研究实力快速提升,与国内外许多著名高校和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拥有一系列先进的研究和开发设施及研究平台。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研发类企业、公司、高校及政府机关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富有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有扎实的数理功底和理论基础,适应信息科学前沿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创新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思想,系统地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3.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学科前沿技术,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地运用该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及撰写本专业学术论文。
三、研究方向
1.通信网络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
以汽车、轨道交通等行业为背景,运用现代通信与控制理论,开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信网络安全与加密技术、通信网络实时调度技术、通信网络差错控制与编码技术以及通信网络底层IP核等研究,以及这些技术在汽车、轨道交通、能源以及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理论结合实际解决这些领域面临的具体工程技术问题。
2.复杂网络通信保障与检测技术
以4G、5G通信等行业为背景,运用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理论,开展复杂噪声背景下网络参量估计、信号检测技术及自动测试系统设计;基于工业过程控制背景的网络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等研究。重点开发基于复杂网络的高可信传输设备、接入设备和诊断设备以及具有先进概念的计算方法和理论。
3.智能图像处理与机器学习
以医疗、金融、交通等行业为背景,运用机器学习与图像处理理论,开展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图像与视频通信、智能信息处理、生物信息处理与分析等研究。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以机器学习算法为驱动力,以大数据为基石,在算法模型、图像识别、医学诊断、遥感等方面不断拓展。
4.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
以医疗、交通等行业为背景,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开展基于嵌入式的智能仪器、计算机视觉、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和无线网络信号处理及应用等研究。致力于将人工智能、信号处理、机器视觉等技术与嵌入式技术相融合,为信息的高效提取及压缩提供有效的处理手段,并进行有关产业化应用。
四、学制与学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最低需修满26学分,最高30学分,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培养。导师应根据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好课程学习计划,第三学期制定好论文工作计划。
2.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以及培养独立工作和创新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教师应既教书又育人,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与硕士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硕士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硕士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硕士生培养的全过程中,无论是课程学习、论文工作或实践课程都要注意培养硕士生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要重视硕士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硕士生应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一般研究生完成16学时的理论课程学习量,考试合格可获得1学分。具体的课程设置见附表。
2. 个人学习计划
根据本学科的培养方案,在硕士研究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位论文要求的基础上,由导师或指导小组与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分为课程学习计划和学位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2周内制定,研究生据此计划在网上办理选课手续。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计划应在开题报告中详细描述。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确定后不应随意变更。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任课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有效地利用课内学时完成教学计划,对研究生课外自学和预习要提出明确要求。课程结束可以通过考试、论文、大作业、设计案例等方式进行考核。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位论文能全面地训练研究生树立严谨的学风,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论文选题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应尽早确定每个研究生的选题范围,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调查研究进行论文选题。鼓励研究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论文选题应立足高起点、新视角、前沿性;在理论上或应用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2.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修完学位课程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理论基础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目等。硕士生论文开题报告要由论文开题评议小组做出评议,经审核同意后,确定论文题目并安排制定论文工作计划,最后正式进入论文工作阶段。
3.中期检查
论文工作期间,导师要及时全面地掌握硕士生的论文工作进度,按时进行论文中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计划执行情况、论文初稿完成的数量与质量等。通过检查者才能继续进行论文工作。对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要求详见《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暂行办法》。
4.学术成果
学位申请人在硕士学位申请前其研究成果至少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1)以联名(学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参与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形式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上发表(或被接受发表)论文一篇以上;(2)以联名(学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参与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形式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有论文集)一篇以上。
5.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必须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体现充分的工作量和成果的先进性。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创造性工作,必须是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内容,至少应在理论分析、设计方案、计算方法、实验方法、测试技术、数据处理等任一方面有一定的创新点或得出新的结论,理论部分要概念清晰,分析严谨;实验部分数据要真实可靠,有较好的重复性;数据的处理方法正确,结果准确,对处理结果应作理论上的阐述与讨论,并具有实际意义。论文叙述要文字通顺,条理清楚,逻辑性强,书写规范按照《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执行。
6.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必须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体现充分的工作量和成果的先进性。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创造性工作,必须是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要文句简练、通顺、数据可靠、图标清晰,严格准确地表达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研究生在申请论文送审答辩前,必须提交学位论文初稿,以讲述方式,作论文预答辩;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通过学位论文预审者,按照《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进行答辩。
八、必修环节
1.学位论文开题(1学分)
开题是研究生做论文期间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①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对国内外近15-20年中的40-70篇有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其中近三年文献阅读不少于1/3;②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③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④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开题时间在第三学期9-10月份进行。
开题报告须有至少3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审定并签署意见,对一次或二次仍未能通过者,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2.中期考核(1学分)
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强化中期考核环节非常必要。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在第五学期由学院成立专家组对中期报告进行考核。对于中期考核结果为合格以上的硕士研究生,记1学分,可以按照培养计划进入学位论文阶段,继续攻读学位;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共同制定整改方案,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根据整改方案执行情况可在两个月后重新进行中期检查,两次不通过者,原则上做结业处理。
3.学科实践(1学分)
要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选听四次以上学术报告,并向学院提交《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登记表》,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4.综合素质培养(1学分)
综合素质培养是研究生在校期间,开展的一系列加强研究生素质培养的专项活动。通过这些专项活动的开展,重点提升研究生的心理素质、团队精神、文化修养和人格品位。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入学教育(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讲座和安全教育)、专题报告、拓展训练、茶道、社交礼仪、音乐鉴赏、国学讲座、艺术(油画、国画)鉴赏、文学(古典、外语)欣赏、摄影艺术、思政专题。其中前两项必须参加,新生入学教育必须在开学一个星期内进行,其余自选三项内容并完成内容要求。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和学习效果,按合格/不合格登记,合格记1学分。
九、本培养方案自2019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全日制/非全日制)
类 别
| 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注
|
学位课程
14学分
| 公共基础课程
4学分
| 110101
| 第一外国语
| 64
| 2
| 1
|
|
|
10099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
|
基础
理论
课程
10学分
|
| 信号检测理论
| 32
| 2
| 1
|
|
|
| 信息论原理及应用
| 32
| 2
| 1
|
|
|
| 现代模式识别
| 32
| 2
| 1
|
|
|
| 矩阵分析
| 32
| 2
| 1
|
|
|
| 数字通信
| 32
| 2
| 1
|
|
|
非
学
位
课
程
8-12学分
| 选修
课程
| 100101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1
| 2选1
≥1学分
|
|
100198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1
|
|
| 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指导
| 16
| 1
| 2
| 必选
|
|
110170
| 外教英语
| 16
| 1
| 1
| 全日制可选
|
|
| 学科前沿专题(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
| 16
| 1
| 1
| 专业课程
(6选3)
≥3学分
|
|
| 信息与通信工程新技术专题
| 16
| 1
| 2
|
|
| 认知无线电技术概论
| 16
| 1
| 2
|
|
| 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
| 20
| 1
| 1
|
|
| 图像与视频通信
| 20
| 1
| 1
|
|
| 嵌入式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
| 16
| 1
| 1
|
|
| 时间序列分析
| 24
| 1.5
| 2
|
|
|
| 随机信号处理
| 24
| 1.5
| 2
|
|
|
| SOPC技术及应用
| 24
| 1.5
| 2
|
|
|
| 人工神经网络
| 24
| 1.5
| 2
|
|
|
| 小波分析及应用
| 24
| 1.5
| 2
|
|
|
| 高阶谱估计导论
| 24
| 1.5
| 2
|
|
|
| 现代谱估计
| 24
| 1.5
| 2
|
|
|
| 信息隐藏技术
| 24
| 1.5
| 2
|
|
|
| DSP原理及应用系统设计
| 24
| 1.5
| 2
|
|
|
| 语音信号数字处理
| 24
| 1.5
| 2
|
|
|
| 无线传感网络
| 24
| 1.5
| 2
|
|
|
| 数据压缩理论及应用
| 24
| 1.5
| 2
|
|
|
| 深度学习
| 24
| 1.5
| 2
|
|
|
| 智能感知技术导论
| 24
| 1.5
| 2
|
|
|
补修
课程
|
| 通信原理
| 56
|
| 1
| 同等学历、跨学科必修,不计学分
|
|
| 数字信号处理
| 48
|
| 1
|
|
必修环节
4学分
|
| 学科实践(至少选听4次学术报告)
|
| 1
| 5
|
|
| 学位论文开题
|
| 1
| 3
|
|
| 中期考核
|
| 1
| 5
|
|
| 综合素质培养
|
| 1
| 1
|
|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